风雨逆行
党员先锋筑起生命防线
7月5日凌晨,350国道卧龙段因强降雨突发泥石流,道路中断的险情警报拉响。都四项目小金代表处联合临时党支部即刻响应,3名党员率队组成“党员突击队”,冒暴雨携装载机、挖掘机于清晨7点10分抵达现场,全力配合卧龙镇政府协同开展道路抢险抢通作业。这支以“临时支部不临时,党员本色永不褪”为信念的党员队伍,在巡察隐患、清淤疏堵中构筑起冲不垮的“红色堤坝”,用“有事我先上”的责任担当诠释“人民至上”的初心底色。
党业融合
红色引擎驱动双向奔赴
在抢险现场与建设一线,党建引领成为贯穿始终的精神纽带:
抢险一线的堡垒作用:都四项目联合临时党支部将党员分工与应急处置深度绑定,建立“一患一档”排查台账,24小时应急值守机制确保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置,让党旗在防汛救灾前沿高高飘扬。
工程建设的先锋力量:都四项目党员干部带头攻克技术难关,以“党建+科技”“党建+安全”“党建+生态环保”等模式积极推动齿轨技术、生态施工等创新实践,将“守土有责”的担当转化为交通强国的具体行动。
科技赋能
都四项目擘画民生发展蓝图
作为除350国道外连接都江堰与四姑娘山的“生命大通道”,都四项目建成后的战略价值将在应急抢险救灾中大力凸显:
交通革命:124.5公里线路以98.34%桥隧比突破沿线复杂脆弱地质条件制约,“米轨+齿轨”设计与第三轨供电技术,将两地通行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2小时,彻底改写传统公路运输瓶颈。
抗灾屏障:国际领先的120‰齿轨爬坡技术可灵活规避地质灾害,高桥隧比与TBM盾构施工既守护生态又降低灾害风险,建成后将成为全天候抵御泥石流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“安全大走廊”。
发展引擎:项目建成通车后,将与350国道形成“出行双保险”交通网络,极大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,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、交旅融合注入强劲动能。
环保领航
树立绿色交通发展新标杆
相较于传统公路依赖燃油驱动、占地广、生态扰动大的局限,都四项目以“绿色低碳+生态友好”的创新模式,为绿色交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:
零碳出行:摒弃传统公路燃油运输的高污染模式,都四项目采用第三轨电力驱动,碳排放趋近于零,且运行过程中安静无噪声,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,为绿色交通发展树立了典范。
生态复育:都四项目建成后,沿线区域原本因施工受到影响的土地可复育,这不仅增添了盎然生机与浓郁绿意,更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。
生物友好:隧道和架空桥梁的巧妙设计,为沿线生物预留出安全通道,减少对动物迁徙和生存空间的干扰,更加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。
立体护林:98.34%的桥隧比以“空中+地下”立体走线替代平面占地。相较于传统公路,都四项目更少占用林地,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,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。
“天灾无情人有情,党心连着百姓心。”从泥石流抢险的冲锋身影,到都四项目建设的钢铁脊梁,都金公司以“红色引擎+生态科技”的双轮驱动,既书写了“人民至上”的抢险答卷,更开创了“交通与自然共生”的发展范式——这不仅是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实践,更是民族地区迈向绿色振兴的时代注脚。